福建土楼,是闽人最亲切的故园回忆。最初我们到现场采风之时,站在高速路口处,远远看到掩藏在山林之间的土楼,只有灰色的瓦砾屋脊隐约可见,仿佛拥有某一种生命力,在诉说一个永恒的、久远的故事。这也是展示区入口处,我们为何会将灰色瓦砾墙作为主要延展面的契机与思考点,我们期望通过设计与场地传达这第一印象,唤醒人们的故园记忆。
比起人工味重的设计,那些带点烟火味的生活场景,似乎更能拉近场地与人的距离。当我们真的走进土楼,那种深沉的、带有温和气氛的历史感温围绕着我们。抬头刹那,视线会禁不住随着弧形的屋脊线而盘旋,楼外的天空渺远祥和,楼内的空间也出乎意料的明亮开阔,这或许就是土楼本身的空间奇妙之处。所以,景观设计上,我们延续了土楼的建筑本体空间,同时将那最精妙的弧形屋脊线融入我们的空间,打造具有本土记忆的景观空间。


建筑依靠景观塑造完整,景观依托建筑释放自己。是各自独立又互动的,是互相成全又孤傲的。我们试图让景观跨界建筑,将两者相融合、延续,在场地中找寻一种关于生活的平衡与舒畅。
Architecture becomes more complete through landscape.Landscape releases itself through architecture.They are independent and interactive.They are mutually successful and arrogant.We try to make the landscape cross-border architecture, integrate and continue with each other to find a balance and relaxation about the life in the site.



土楼的记忆Memories about The Earth Building
初遇建筑方案之时,场地内建筑为间距27m相对割裂的体块,若顺着市场套路化设计思路,于入口处设置仪式门楼,内场勾勒回廊、水景……这样着笔,看起来似乎合理却缺少了足以打动内心的触动。于是,我们重新追溯场地,探究文化基因,尝试从建筑角度去挖掘建筑本体间的关系。
比起人工味重的设计,那些带点烟火味的生活场景,似乎更能拉近场地与人的距离。
▼当地特色的土楼建筑Local characteristic earth building

▼土楼元素的植入设计Design of the elements of earth building

景观、建筑与文化Landscape、Architecture and Culture
为了在场地中置入本土文化,我们提取了客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土楼元素进行现代化、艺术化的处理。
▼土楼元素置入演变图

通过模拟架构土楼结构,将原本分开的建筑体块串联于一体,实现建筑、景观、室内的共融,给冰冷、被割裂的建筑带来一丝温暖。现代化的结构仿生打破了人们对土楼建筑的刻板印象,赋予新生的土楼更简洁的造型、层次、纹理。
▼结构分析图


灰瓦的生命力The vitality of gray tiles
瓦,一个具有历史性的、传统的建筑材料。重拾古老的历史记忆,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力。层层叠叠的瓦片,是建筑的景观,亦是景观的建筑,如山绵延重叠,低调却不失中式韵味。墙角点缀的丛生乌桕“激活”了瓦片,带来一丝生机与俏皮,宛若是从灰瓦的墙角破壁而出。




天圆地方的情愫Feelings about The Earth Building
中心连廊重塑土楼空间结构,天圆地方的内核,屋面滴水结合水幕技术,雨水顺着屋檐滑落,雨落屋脊间,淅淅沥沥地落入池中,荡起层层涟漪,雨季场景带来一种平平仄仄的韵律感。雨水稍大的时候,又会与地面卵石、镜面水产生碰撞,营造出传统文化中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的意境,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。





生活的烟火气Life with worldliness
寻着水声,走进中庭行云流水之境,水瀑倾泻而下,层层叠级。


天光与水光遥相呼应,在建筑围合的光影中庭之间,水雾氤氲而上,置石、景松、雕塑自成意境,姜太公垂钓于碧溪之上,童子嬉戏于一旁。
山水之间,世俗之际,是生活之美与普世的烟火气。



项目名称:三迪·金域漳州完成年份:2020.04项目面积:2128㎡项目地点:福建漳州
设计公司名称:上海魏玛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团队:上海公司 D部客户:漳州三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
合作方建筑设计:成都上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施工单位:福建艺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
摄影师:琢墨摄影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