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学课总被贴上“枯燥”的标签?今天分享三个让公式活过来的秘籍,帮助每位老师把二次函数变剧本、让几何图形开口说话,我带了八年初中数学创新班,带学生用手机拍摄的《阿基米德皇冠谜案》在B站播放量破50万,评论区挤满催更的中学生。
第一幕:选对故事原型比解题更重要 别急着打开摄像机,先在备课本画三个圈:历史典故、学生痛点、生活应用,上周给初一讲负数概念,我让学生扮演郑和船队的会计,用“亏损白银五百两”的航海日志引出负号,课后有孩子兴奋地说:“原来数学符号是古人解决问题的密码!”
第二幕:把抽象公式具象成道具箱 去年教相似三角形时,我扛着三脚架带学生去操场,让他们用影子测量旗杆高度,有个男生突然喊道:“老师!这和昨天漫画里侦探用帽子测楼高的原理一样!”这就是我要的效果——让知识从黑板跳进现实,建议常备这些道具:可折叠几何模型、带磁贴的数轴尺、能拼成函数图像的彩色胶带。
第三幕:设置让学生当导演的互动机关 千万别做成单口相声,在讲概率时,我设计过“奶茶店抽奖机故障”情景:视频每播放90秒就弹出选择题,选A继续剧情,选B触发隐藏任务,上周检查作业时,发现有个小组自发续写了“奶茶店分店扩张遇到的概率难题”。
拍摄时记住这三个镜头语言:特写粉笔书写的沙沙声(增强代入感),俯拍草稿纸上的思维导图(暗示逻辑性),定格动画演示拆解步骤(适合几何证明),最后送大家一句话:真正的好故事不会让学生记笔记,而是让他们忍不住想改写结局,期待在弹幕里看到你们学生的数学新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