准备材料
- 一张A4白纸或彩色卡纸(建议浅色系方便标注)
- 直尺、铅笔、橡皮
- 彩色水笔或马克笔(至少3种颜色)
- 剪刀(可选,用于剪裁装饰)
绘制基础时间轴
- 画一条水平直线:用直尺在纸张中央画一条长约25厘米的直线,两端留出3厘米空白。
- 标注基本单位:
- 将直线平均分成24段,每段代表1小时(适合理解“一天24小时”)。
- 若重点练习“分钟”,可改为60厘米长,每厘米代表1分钟(需用更大纸张)。
- 标数字与单位:
- 在刻度下方写“0时”,每隔5小时标注一次(5时、10时…24时)。
- 用不同颜色区分“上午”和“下午”(例如蓝色写0-12时,橙色写13-24时)。
添加生活事件
- 选取典型时间段:根据课本例题,标注起床(7:00)、上学(8:30)、放学(16:00)等时间点。
- 用符号辅助记忆:
- 画小太阳表示早晨,月亮表示晚上;
- 用箭头连接两个时间点,计算持续时间(如“写作业从16:15到17:00,共45分钟”)。
- 延伸练习(可选):
在背面制作“分钟尺”,将1小时细分为60格,练习“8:20过30分钟是几点”。
使用时间尺的技巧
- 比较时间长短:用彩笔涂出不同活动的持续时间,对比哪件事用时更长。
- 解决应用题:如“动画片从18:10播放到18:55,时长多久?”用时间尺直接数格子得出45分钟。
- 联系钟表知识:将时间尺与圆形钟表对照,理解“直线时间”与“循环时间”的区别。
常见问题解答
- Q:刻度画不匀怎么办?
先用铅笔轻点等分标记,确认后再连线。 - Q:超过24小时怎么处理?
可延长直线或在第二行画“第二天”时间轴。 - Q:如何让时间尺更牢固?
将卡纸贴在硬纸板上,或用透明胶带覆盖表面防撕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