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师范大学坐落于吉林省四平市,是吉林省属重点大学,其发展轨迹始终与国家教育战略同频共振,作为东北地区教师教育的核心力量,该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社会服务等方面展现出强劲势头,正逐步从区域性师范院校向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。
在学科布局方面,学校构建起覆盖文、理、工、法、教育等九大学科门类的立体化体系,拥有6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,其中中国语言文学、物理学等传统优势学科持续领跑省属高校,教育学学科依托教育部“卓越教师培养计划”,打造出“U-G-S”(大学-政府-学校)协同育人模式,近三年师范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稳定在93%以上,这一数据在东北地区师范类院校中名列前茅。
教学改革方面,学校率先推行“新师范”行动计划,将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分析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,智慧教室覆盖率已达80%,建成虚拟仿真实验室12个,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达标率较五年前提升45%,在非师范领域,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兴专业与华为、东软等企业建立产业学院,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三年突破85%。
就业服务形成特色鲜明的“三维支撑”体系:职业规划导师覆盖全体学生,每年举办专场招聘会超40场,与长春新区、吉林化工园区共建实习基地87个,值得关注的是,学校创新创业园孵化出27家科技型企业,其中3家入选吉林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名录,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育才模式正在重塑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。
校园文化建设凸显人文温度,“双阳”文化节、教师教育文化月等品牌活动持续举办18届,心理发展中心获评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,投资3.2亿元的新图书馆即将投入使用,智能化管理系统将实现百万册纸质文献与40个中外数据库的无缝对接。
在国际化办学维度,学校与俄罗斯、韩国等12个国家的高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,俄语专业“2+2”双学位项目输送了300余名复合型人才,2023年新增的“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”项目,为有志于海外执教的学子开辟了直达15个国家教育机构的绿色通道。
站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节点,这所拥有64年办学积淀的高校正在书写新的篇章,其持续强化的教育质量、不断拓展的社会服务能力、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,共同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,对于追求扎实学识与综合发展的学子而言,这里正成长为一片值得期待的教育沃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