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文考试想要稳定拿到75分左右(满分通常为100分),既需要扎实的基础,也要掌握应试技巧,作为带过多年毕业班的老师,我观察到中等分段的学生往往存在几个共性问题:基础题丢分多、阅读理解答题方向偏差、作文结构松散,针对这些痛点,分享以下可落地的提分策略。
第一步:基础分必须稳拿(20-25分)
字词、古诗文默写、文学常识等基础题是保分关键,每天花15分钟做三件事:①听写课后生词表易错字(尤其多音字、形近字);②背诵课内古诗文时,重点关注注释中的典故和情感词;③整理教材每单元导语页的“核心素养”要求,对应考点大概率出自这里,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强调“细节描写”,考试时遇到分析人物形象的题,立刻联想课堂讲过的《老王》《台阶》等范例。
第二步:阅读理解学会“套公式”(25-30分)
现代文阅读想少丢分,要建立题型思维。
- 作用类题(如段落作用、标题作用):从“内容+结构+情感”三层回答,写景段落=渲染氛围/暗示人物心理+推动情节发展+深化主题。
- 赏析类题:先判断手法(比喻/对比/感官描写),再结合上下文解释(如“用蝉鸣反衬夜晚的寂静”),最后点明人物或主题(突出主人公孤独的心境)。
考试时先快速判断题型,用铅笔在题干旁标注答题角度,避免遗漏要点。
第三步:作文保底36分的关键操作
考场作文不求惊艳,但要避开三类致命伤:偏题、结构混乱、字数不足,拿到题目后:
- 用“关键词扩句法”确定立意,例如题目《那一刻,我读懂了你》,先圈出“读懂”——从“误解到理解”的过程;“那一刻”——具体场景描写,立刻联想亲情、友情、历史人物等素材。
- 采用“汉堡包结构”:开头场景切入(200字)+中间两个细节片段(各150字)+结尾升华感悟(100字),比如写妈妈送考,中间段分别用“清晨热牛奶的温度”和“校门口攥紧又松开的手”两个细节展开。
- 结尾务必点题,把题目中的关键词换一种说法重现,如“原来,读懂一碗粥的温度,就是读懂了你从未说出口的爱”。
最后的小心机:卷面与时间分配
- 考前模拟时用答题卡练字,保证作文至少留45分钟。
- 遇到难题先标记,所有题目做完后,优先补足作文结尾,再回头思考遗留问题。
- 阅读理解按分值分配答题行数,比如4分题至少写2个要点,每点占1行。
语文75分不是靠天赋,而是把会做的题做对,该拿的分拿稳,坚持每天针对性突破一个薄弱环节,下次考试你会清晰看到自己的进步轨迹。(一位常年带初三的语文老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