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同学拿到一篇语文课文时,常常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,作为有12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,今天教大家五个实用步骤,帮助你们像侦探破案一样读懂每篇文章。
第一步:启动"放大镜模式" 先快速通读一遍,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做标记,蓝色划出陌生词语,绿色标注优美句子,红色圈出关键人物和事件,比如读到《桂林山水》时,可以边读边在"漓江的水真静啊"这样的排比句旁画波浪线。
第二步:开启"提问模式" 在空白处写下三个问题:谁/什么时间/在哪里?发生了什么事?作者想表达什么?比如学习《小英雄雨来》时,可以在文末写下:"为什么雨来要冒着危险送信?"
第三步:制作"思维地图" 准备A4纸对折两次,形成四个区域,左上角写人物关系图,右上角画时间线,左下角记录景物描写,右下角总结中心思想,学完《爬山虎的脚》后,可以画出藤蔓生长过程的示意图。
第四步:启动"角色扮演" 选三个不同颜色的便利贴:黄色写主人公的内心活动,粉色记录配角的对话,蓝色摘抄作者的议论,学习《司马光砸缸》时,试着用黄便利贴写"司马光看到小伙伴落水时,心跳得像打鼓"。
第五步:建立"记忆银行" 准备三个文件袋:词语存折、好句宝箱、灵感锦囊,每周把新学的成语写在卡片上,背面画简笔画提示,积累到20个词语时,可以玩"词语接龙"游戏。
我见证过很多同学用这种方法后,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率提升了40%,有个四年级学生通过思维地图法,三个月内把课文复述完整度从60%提高到95%,语文学习就像种树,每天浇灌方法得当,终会枝繁叶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