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振裕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始终以“要素为核心、能力为导向”的理念贯穿课堂,他擅长将抽象的文字规则转化为可触摸的学习路径,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语文核心素养,以下是他的教学实践中最具特色的三个着力点:
搭建语言能力生长的脚手架
每篇课文都是语言要素的载体,在《观潮》教学中,他先引导学生锁定“抓住景物变化”这个语文要素,通过批注波浪线标记描写顺序的词语,用荧光笔突出比喻修辞,最后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结构描写雷雨过程,这种“要素定位→文本印证→迁移运用”的三阶训练,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语言能力结构。
创设真实情境的任务链
在说明文单元,他设计“校园文化墙设计师”项目:学生需要采访后勤主任获取数据,查阅建筑资料筛选信息,最终用准确平实的语言制作展板,这种融合口语交际、信息处理、文体写作的复合型任务,使语文要素摆脱机械训练,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。
构建动态评估的反馈环
他独创的“三色笔记法”让学习过程可视化:黑色记录基础知识点,蓝色标注个人思考,红色标记同伴互评意见,每周的“要素达成度自测表”涵盖朗读流利度、赏析深度、写作完成度三个维度,学生通过雷达图直观看到能力发展曲线,这种可量化的成长轨迹极大提升了学习自主性。
钟振裕的课堂证明,当语文要素与认知规律深度结合,文字就不再是试卷上的冰冷符号,那些精妙设计的教学活动,如同在语言土壤中埋下的种子,终将在学生思维中绽放出人文素养的花朵,这种既有章法可循又充满生命力的语文教学,正是当下学生最需要的成长养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