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步在哈尔滨解放小学的操场,总能看到孩子们在智能运动设备前跃跃欲试的身影,这所始建于1952年的老牌学校,正在用数字化实验室、人工智能课堂和STEAM创客空间,书写着新时代的教育答卷。
在中央大街后身的这片教育热土上,教师团队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,78%的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历,每周三的"名师工作坊"吸引着全省教育专家,教师自主研发的《冰雪文化探究》校本课程,去年荣获全国基础教育创新奖,这种持续进化的师资力量,正在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。
松花江畔的这座校园里,教育生态正在重构,学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的"少年工程师"项目,让五年级学生就能接触机器人编程;与市少年宫联动的非遗传承课,让鱼皮画、桦树皮制作走进日常教学,这种"硬科技+软文化"的双轨培养模式,培育出既能设计智能浇花系统,又能讲述中东铁路历史的新时代少年。
在"双减"政策推动下,课后服务呈现出令人惊喜的多样性,冰球社团在区级联赛摘金,航模队蝉联省级赛事冠军,连食堂的东北酸菜腌制都成了劳动教育实践课,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创新,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光舞台。
站在哈尔滨基础教育改革的潮头,这所历史名校用科技创新赋能传统教育,以文化传承滋养现代课程,当晨读声再次回荡在俄式老建筑间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红墙绿瓦里的书香气韵,更是一所老校在时代浪潮中破茧重生的教育图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