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开学季临近,人员流动增加,校园防疫面临新挑战,为确保学生健康,以下措施需提前落实:
个人防护不松懈
- 每日监测体温与健康状况,若出现发热、咳嗽、乏力等症状,立即就医并暂缓返校。
- 随身携带含75%酒精的消毒湿巾或免洗洗手液,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消毒。
- 正确佩戴口罩(建议选用医用外科口罩或N95级别),4小时更换一次,潮湿或污染时立即更换。
校园环境早准备
- 学校需在教室、食堂、宿舍等区域配备足量消毒设备,每日定时通风3次以上,每次不少于30分钟。
- 推行错峰返校与分时段用餐制度,减少人群聚集,据卫健委数据显示,2023年某市学校采用分餐制后,流感传播率下降47%。
- 储备足量应急物资,包括口罩、体温计、抗原检测试剂等,建立临时隔离观察室。
免疫屏障需筑牢
- 及时接种肺炎疫苗及新冠疫苗加强针,世卫组织指出,全程接种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80%以上。
-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,每日摄入维生素C不低于100mg,适量补充蛋白质增强抵抗力。
应急流程要明确
发现疑似病例时,立即启动应急预案:
- 患者转移至隔离区并联系定点医院
- 密切接触者佩戴口罩原地待命
- 对活动区域进行终末消毒
- 48小时内向属地疾控部门报备
特殊时期需保持理性态度,近期网络流传“盐水漱口防感染”等谣言,经中国疾控中心实验证实无效,建议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,个人认为,防疫成效取决于每个环节的执行力,既要避免恐慌性抢购物资,也不能因疫情平稳而麻痹大意,开学后主动配合学校测温、消毒等安排,既是对自身健康负责,也是对集体安全的守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