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,总觉得脑袋空空无从下笔,其实写作就像搭积木,掌握方法就能把零散的文字变成生动的表达,作为有十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,我观察到高分作文都有几个共同特点。
别急着动笔,先让素材库丰盈起来
每天花五分钟记录生活片段:课间同学争论题目的表情,雨天走廊积水倒映的天空,甚至妈妈切菜时刀与砧板碰撞的节奏,这些细节会成为考场作文里的金钥匙,建议准备两个摘抄本:一本抄名家名篇中新颖的比喻(如朱自清写灯光"像渴睡人的眼"),另一本收集短视频里的神评论,学习网感表达。
结构要有骨架,内容要长出血肉
"总—分—总"结构不是死板套路,开篇可以尝试场景式开头:"教室后墙的挂钟指向五点十分,粉笔灰在夕阳里起舞——这是老张拖堂的第十七分钟。"中间段落学会用"镜头切换":由物及人,由景及情,结尾不必强行升华,用"定格画面法"往往更动人:"合上作文本时,窗外的玉兰花正落在第38次被修改的标题旁。"
把"好词好句"换成会呼吸的语言
少用"美丽""感动"这类抽象词,试着写:"三月风扯着柳枝在玻璃窗上画画,粉笔字迹间游动着绿影。"避免大段心理描写,用动作呈现情绪:攥皱的草稿纸、反复按动的圆珠笔、橡皮擦在作文格上蹭出的灰痕,适当加入时代元素,比如把母爱比作"永远满格的WiFi信号",但要注意比喻的得体性。
考场作文要戴着镣铐跳舞
审题时用笔画下所有关键词,像解数学题一样列提纲,遇到议论文题目,先想三个不同角度的分论点,比如谈"坚持",可从生物进化、历史变迁、科技创新三个维度切入,半命题作文"_____的温度",填"修正带"比填"亲情"更易写出新意,切记:真挚的情感比华丽的辞藻更重要,有次学生写奶奶的假牙泡在玻璃杯里,评委批注"此细节值十分"。
修改作文时把自己当陌生人,大声朗读会发现不通顺处,好文章是改出来的,就像校服裤脚总要卷三遍才时髦,写作不是天赋者的游戏,每个捕捉生活微光的人,都能在稿纸上长出属于自己的萤火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