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分卡点:别让“粗心”背锅
90分段学生常陷入三大误区:
- 基础题“凭感觉”作答,默写、字词、文言文实词未形成记忆闭环
- 阅读理解追求答题模板,忽视文本细读能力
- 作文沉迷华丽辞藻,结构逻辑混乱
解决方案:
- 准备专项纠错本(非错题本),按题型分类记录知识漏洞。
▷ 易错成语:首当其冲(误解为“冲在前面”)、目无全牛(误解为“缺乏整体观”)
▷ 高频文言实词:属(嘱托)、谢(道歉) - 每天花15分钟做“定点清除训练”,例如周一专攻病句修改,周二突破标点符号
突破110分:重构阅读思维
全国卷现代文阅读平均得分率仅58%,提分关键在于建立“命题人视角”:
- 论述类文本:用“逻辑关系图”替代划线摘抄,标注论点、论据、论证方式
- 文学类文本:关注“非常态描写”,如《祝福》中反复出现的雪景暗示命运走向
- 实用类文本:训练“信息交叉验证”能力,对比材料间的数据差异点
实战技巧:
- 限时训练时用不同符号标记:
✓ 关键句(△)
✓ 疑似陷阱(×)
✓ 隐藏线索(☆) - 回答赏析题时采用“三阶法”:表层含义→创作手法→主题关联
冲刺120分:作文的降维打击
考场作文不是文学创作,而是“结构化表达”,近三年高考满分作文呈现三大特征:
- 观点植入:标题即论点(如《器量承智,方得永恒》)
- 素材运用:旧例新解(用张骞出使类比“文化输出”)
- 逻辑架构:采用“双线结构”(明线叙事+暗线哲理)
速成策略:
- 建立“万能素材库”,每个素材准备3种应用角度
例:袁隆平事迹→①创新精神 ②家国情怀 ③跨界思维 - 每周仿写高考范文开头结尾,形成肌肉记忆
- 重点打磨第二、第四段,这是阅卷老师重点浏览区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