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有人问,数学是不是只有“天才”才能学好?答案当然是否定的,作为一名教了十年数学的老师,我见过太多学生从害怕数学到爱上数学——关键在于找到与数学相处的“快乐密码”。
把“恐惧”换成“好奇”
许多人对数学的抗拒,源于“怕犯错”的心态,试着把试卷上的红叉看作“进度条”:每纠正一个错误,就离通关更近一步,比如学函数时,与其死记公式,不如亲手用坐标纸画出图像,观察它的起伏规律——像侦探破案一样,数学的乐趣就藏在探索的过程里。
让数学“活”在生活里
下次逛超市时,不妨算算折扣券叠加使用能省多少钱;刷短视频看到魔术表演,试着用二进制或概率原理拆解套路;甚至玩《我的世界》搭建筑时,想想立体几何如何让金字塔更稳固,当数学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而非试卷上的考题,你会惊讶地发现:万物皆可数学。
创造专属“游戏规则”
给自己设计数学挑战:用计时器完成口算接力赛,把错题本变成“怪兽图鉴”,或者和朋友玩“24点”时加入惩罚小游戏,我曾有个学生每天用数学公式写日记,比如用π的位数记录心情(3.1415=超级开心/一般开心/有点烦躁…),两年后他成了年级数学竞赛冠军。
允许自己“慢慢来”
别被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打乱节奏,理解数列有困难?先回到等差数列玩搭积木;立体几何想象不出三维模型?用橡皮泥动手捏一个,就像登山时可以走之字形路线,学数学的捷径反而是:在卡住的地方多停留一会儿,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消化知识。
建立“知识超链接”
当新学的三角函数和物理的波动力学产生关联,当概率统计开始能预测篮球比赛的胜负,这种“原来如此”的顿悟时刻,就是数学送给坚持者的彩蛋,建议用思维导图把不同章节的概念连成网络,你会发现数学从来不是孤立的知识点,而是一个彼此咬合的庞大乐园。
最近有个学生在周记里写:“以前觉得数学是冷冰冰的公式,现在却感觉它在和我玩捉迷藏。”这句话让我感动了很久,数学确实像一位沉默的朋友,它不会主动讨好你,但当你带着轻松的心态走近它,那些藏在数字背后的逻辑之美,终将照亮你的思考世界。
(本文作者为市级数学学科带头人,拥有11年初高中教学经验,所带班级平均分提升率连续五年位居全区前三)